UID209
阅读权限255
主题
帖子
精华
积分34177
文采 点
钻石 颗
鲜花 朵
金币 枚
注册时间2020-7-14
最后登录1970-1-1
|
楼主 |
发表于 2024-10-15 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五章
朱元璋在登基以后,一方面秉承兔死狗烹这一古老帝术,上演着清除开国元勋的传统戏份,以至于他死时,开国元勋已无一幸存,一方面把自己的儿子派到各地做藩王。这两件事儿实际上就是一码事儿,因为在他看来,只有除掉那些开国老臣,自己的子孙才能顺利接班。无论那些建国功臣曾经怎样出生入死、忠心耿耿,只有朱姓后裔是最可靠的,那些藩国里的子孙,像屏障一样拱卫着朝廷,让他朱家的权力坚如磐石,皇图永固。他为它起了一个很形象的称谓:藩屏。
齐楚燕韩赵魏秦,这些曾经掏空了周朝基业的权力之冠,又被朱元璋戴到自家子孙的头上。朱元璋不是不知道,东周春秋争霸、汉代“八王之乱”​、唐代安史之乱,根源都在藩王割据。但他还这样做,一是因为他相信血缘的力量,权力只有姓朱的人掌握,才是最安全的,二是他相信自己的力量,也就是说,他在子女的教育上下了大功夫,他的儿子与别人的儿子不一样。他曾自信地宣示,​“天下之大,必建藩屏,上卫国家,下安生民”​,此为“久安长治之计”​。他不会想到,像他这样强悍和自信的人,依然逃不出历史的怪圈,这样做的结果,依旧是同室操戈、自相残杀。
尽管后来出现过朱棣这个强势的皇帝,还有“仁宣之治”的昙花一现,但总体上的下坡路,从此时就注定了。原因很简单,就是大明王朝的草创年代,朱元璋的高层构架是一个开放的结构,吸纳了天下的能人,可以及时有效地应对外部的挑战,权力核心也没有和底层脱节,而一旦他的屁股在龙椅上坐定,把权力固化,变成一个完全属于他个人及其子孙的封闭结构,权力的中枢神经都会钝化,以致失效。无论他把权力攥得多么紧,也无论他在子女教育方面下了多大的力气,那权力都终将离他而去。
第六章
从今天故宫博物院收藏的一百八十六万多件文物里发现两件文物的联系,仿佛在森林里寻找两片相似的树叶一样难而又难。只有细心的人,才能从梁师闵的《芦汀密雪图》和另一卷由不知名作者绘制的《江山秋色图》中,发现它们的共同之处——在这两卷北宋绘画的卷后,残留着两段笔迹相同的题跋,落款相同,时间也竟然一样。即使在今天,我们仍能见到那发黄的纸页上赫然写着一行细致流丽的行楷:
洪武八年秋文华堂题
那是洪武八年,也就是公元1375年。后面即将讲到,这一年,在大明王朝的皇宫建筑史上,至关重要。
文华堂,在明朝当时的首都南京。​《明实录》记载,洪武六年(公元1373年)​,​“开文华、武英二堂”​,​“择国子生年少聪明者说书”,就是说,文华堂是当时朱元璋为教育皇子而成立的学校。这所学校的教育阵容堪称豪华,不仅囊括了当时天下第一学者宋濂,而且几乎汇集了政府里的所有精英,其中包括:左丞相李善长、右丞相徐达、中书平章军国重事常遇春、右都督冯胜……
然而,在朱元璋心里,文华堂最重要的学生只有一个,那就是他生命中第一个儿子——他的皇后马氏所生的朱标。
元朝至正二十年(公元1360年)​,朱标刚刚五岁,朱元璋就委派宋濂为他讲授经学。四年后,朱元璋在应天府自立为吴王,立九岁的朱标为世子。又过三年,朱元璋立国号“吴”​,把朱标这位十二岁少年带到凤阳祭拜祖墓。出发前,朱元璋表达对朱标的殷切希望:
“古代像商高宗、周成王,都知道小民的疾苦,所以在位勤俭,成为守成的好君主。你生于富贵,习于安乐。现在外出,沿途浏览,可以知道鞍马辛劳,要好好观察百姓的生业以知衣食艰难,体察民情的好恶以知风俗美恶。到老家后,要认真访求父老,把他们的话记在心里,好知道我创业的不易。​”
此时,朱元璋已经以吴王府作为自己的宫城,这里曾是南唐皇宫,在南宋也是皇帝行宫。第二年(公元1368年)​,朱元璋称帝,国号“大明”​。
反复犹豫之后,朱元璋决定把都城定位在自己的故乡凤阳,这项自洪武三年开始的建设工程,到洪武八年戛然而止。人声喧哗的凤阳皇宫,转眼间人去楼空,留下一座皇宫的巨大骨架。时隔六百多年,它的奉天门、三大殿台基,以及文华殿、武英殿、东西六宫、内金水河的遗址,仍在追忆它曾有的荣华。
也是在洪武八年,朱元璋下旨,​“改建大内宫殿”​。两年后,大明王朝的皇宫,在钟山脚下尘埃落定,让人想起诸葛亮当年游说东吴共同抗曹,见到南京(当时称建业)第一眼脱口而出的一句话:​“钟山龙蟠,石城虎踞,此帝王之宅也。​”
到那时为止,这个新王朝的一切,都在按照朱元璋的心愿进行着——他有了辉煌的宫殿,也有了仁德的继承人。但他不会想到,不出几十年,他所奠定的一切全都化成了乌有。
洪武八年,这个关键性的年份,刚刚二十岁的朱标在文华堂里端详着《芦汀密雪图》​,发黄的细绢上,他看见薄暮正在悄然降临,瑞雪覆盖的浅滩上,黄栌枯槎在寒风中摇曳,水禽们有的依偎栖宿。图画湖岸汀渚,枯木棘竹,气象萧疏,江天寥廓,画家以细腻凝练的笔触、简约舒缓的平远式构图,描绘了隆冬时节荒寒萧瑟的意境。前黄绢隔水上,宋徽宗的瘦金体赫然在目——“梁师闵芦汀密雪”​,上面押着他著名的双龙方玺。朱标端详许久,写下如许文字:
楚之旷浦,遇冬摇落之时,平沙尺雪,汀芦弥漫,若跨踦登峰,使神驰潇湘之极,莫不浩浩然、荡荡然心地无凝,故云八景者,宜其然,孰能图此?独梁师闵胸钟楚景之秀,特画图以像生,岂不快哉!
年方二十的太子朱标在写下这段文字时,心思是那么宁静,像所有人一样,对即将到来的大逆转毫无察觉。一切都已表明,统领这个王朝的重任将落在他的身上,只要他活得够长。
朱标外表风流俊雅、性情柔软仁慈,却缺少刚硬和铁血,虽有成为仁君的潜质,却不具备统御天下的霸道。
为了训练孩子们心狠,父亲朱元璋甚至命人把装满死尸的大车拉到朱标面前。后来朱元璋虐杀开国功臣,以便高枕无忧地把皇位留给子孙。遗憾的是朱标对父亲的苦心并不领情,当朱元璋准备把开国重臣,也是朱标老师的宋濂满门抄斩时,朱标急忙奔至御前泣谏,被父亲痛骂一顿,竟然跳金水河自杀,幸被救起。朱元璋听说,哭笑不得,说:傻孩子,我杀人,跟你有什么关系呢?
但老天偏偏跟他开了个大玩笑,这位被朱元璋寄予厚望的太子,没等到接班,就在三十七岁上突然病死。
再活六年,他就可以在父皇朱元璋死后登基,成为大明王朝的第二个皇帝。对于一个三四十岁的男人来说,这并不困难。
但那六年,对朱标来说,是无限远的距离。
朱元璋把什么事情都想到了,就是没想到他亲手选定的接班人会先他而死。
朱元璋苦心设计的剧情,根本没来得及上演,明朝的剧情就迅速逆转。
人算不如天算。
朱标的死,结结实实地改变了王朝的运命,以致此后六百多年的历史都发生了多米诺骨牌似的变化。
|
|